夜幕降临,基辅笼罩在黑暗之中。街头昏黄的应急灯光成了唯一的光源。乌克兰的民众排长队取水,医院紧急启用备用发电机,而西方军事专家则焦急地分析着一个严峻的事实:俄军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攻击已升级为一种系统性的摧毁战略。最近投入战场的智能导弹系统,可能会彻底改变战争的格局。
近期,俄军对乌克兰电力系统的打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与持续。位于基辅州斯拉夫蒂奇市的330千伏斯拉武蒂奇变电站遭到无人机精准命中,变电站的两台变压器、油库以及配电设施都遭到重创。这种精准打击关键节点的方式,使得乌克兰电网的修复工作异常艰难,几乎陷入停滞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俄军打击的目标逐渐多样化。从切尔尼戈夫州的铁路油罐车,到敖德萨州的供水系统,再到弹药运输列车和无人机组装工厂,俄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“去电力化、去军事化”复合打击战略。特别是自10月2日以来,俄军密集发起了多轮攻击,动用了战术航空兵、攻击无人机及远程炮兵,对乌克兰138个地区的军工设施进行了精准打击。
展开剩余55%而一种新型的混合导弹系统,引起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广泛关注。这种由天竺葵-3无人机改装的导弹系统,配备了先进的夜视设备和新型制导系统,操作半径可达到数百公里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导弹残骸中发现的Nvidia微型计算机证实,该导弹系统具备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对比和识别移动目标的能力。
这种智能武器的首次亮相发生在切尔尼戈夫州,它展现了惊人的打击精度。一枚导弹成功命中一列行驶中的军用列车,导致整个运输车队停滞。紧接着,成群的无人机蜂拥而至,彻底摧毁了20辆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。此次打击造成60名乌克兰军人伤亡,其中包括多名无人机操作员和技术人员,损失惨重。
尽管乌克兰军方宣称,在11月23日的防空行动中取得了72.86%的拦截成功率,成功击落51枚Kh系列巡航导弹和5架柳叶刀巡飞弹,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停电却暴露了这一数据的局限性。俄军采用了空中、海上和地面三位一体的立体打击模式,即便部分导弹被拦截,剩余的导弹仍能对乌克兰的能源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。
最为严峻的局面是乌克兰核电站的停运。能源部确认,乌克兰境内所有核电站及大部分火电站和水电站都已停运。这种对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摧毁,将使乌克兰在即将到来的严冬面临空前的能源短缺挑战。与此同时,互联网的大规模中断,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应急能源体系的崩溃,显示出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